close

這次邀請了Professor Jana 和 Professor Lau兩位講者


很喜歡吳老師說的,每個人要期許自己能做到哪些事情,才有辦法真的提升自己的素養

很喜歡圓桌時有一位老師分享的,他說我們設計的課程都太資源導向

國中老師就會抱怨,國小電腦課都已經教了word、excel、ppt、flash,那國中還要教什麼

老師提出我們的課程應該要情境導向,從需求的角度切入來使用這些工具

我們的重點不僅是知道工具有哪些功能,而能知道我們可以如何善用這些工具來做出成品

很喜歡林老師介紹的一個課程案例,是讓學生去規劃如何改善社區

學生寫了一個計畫書之後,他們問老師「我們寫的這些東西有用嗎?里長會採用嗎?」

學生對自己的付出有所期許,這不就是主動學習中最重要的嗎?

在第二天的工作坊中,老師讓各組試著在幾小時內做出一個成品

因為各組的任務不同,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需要老師指導

而老師也非常有耐心的在各組間穿梭教導

最後老師要我們每個人自己評量自己今天所學,時間控制如何、是否瞭解今天要學習的項目、今後知道如何運用今日所學嗎?認為自己今天的表現如何?

有一位館員發問,他不明白自評的效果為何,自己評自己,要打幾分都可以,有什麼用

老師表示自評是對自己誠實,評量有三個階段,第一個是自己評量自己做得如何,第二個是同儕互評,第三個才是由師長或上級來評量

老師認為評量的制度要包括這三個階段才算完整

但館員仍然沒有很瞭解,他仍然不太明白老師要我們自評的用意何在

我對於他一直不瞭解自我評量的重要性感到很生氣

難道什麼都要別人來打分數才算數嗎?

但professor Lau說的一段話我很喜歡

他說,每個人都希望能爬到峰頂

有的人爬上玉山,更厲害的可能可以爬上喜馬拉雅山,但是,如果你現在是在地面上,你在今天的課程結束後能夠站到桌子上了,那也是很不錯啊

這兩天的課程真是收穫滿滿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熊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